甘肃省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平台

搜索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搜索 >

试管薯诱导及大田直播生产原原种技术 发表时间:2023年07月07日
技术特点、应用范围、市场前景、效益分析或对投资者要求等(300字以内,突出先进性、独特性)。 优化的试管薯诱导培养配方生产周期为55~70天,每30m³培养室空间年生产试管薯可达12~25万个,平均单粒试管薯重0.21克;在4℃低温冷藏达330天;试管薯大田土壤直播繁育原原种,出苗率在96%,平均亩产达到1500kg以上,生产成本降低52.78%。 图1  试管薯诱导 图2  日光温室试管薯土壤

雾培马铃薯生产技术 发表时间:2023年07月07日
技术特点、应用范围、市场前景、效益分析或对投资者要求等(300字以内,突出先进性、独特性)。 雾培法马铃薯原原生产不受土壤和环境条件限制,具有空间利用最大化,环境洁净,无公害的优点。马铃薯块茎连续形成、膨大时间短,成熟块茎循环多批次收获。具有高产,高品质,低成本的特点。单株结薯数可达30~80粒,是基质法繁育原原种(2~3粒)20~30倍。 1、定植 2、生长状况 3、循坏采收

旱地地膜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发表时间:2023年07月07日
技术特点:针对旱作玉米生产存在宜机收品种缺乏、农艺农机不融合、劳动成本高的主要问题,集成创新与应用了绿色丰产籽粒直收技术,主要包括耐密高抗和宜粒收新品种,“以水定产”密植增产,控释氮肥一次基施,秸秆深翻还田,生物降解膜覆盖集雨种植、延立杆脱水与延期粒收、农艺农机融合。在降水400-600mm区域提出了每1mm降水播种10株/亩玉米的定植标准,陇东旱塬区玉米生理成熟后延期收获60-70天,籽粒

旱地马铃薯立式深旋耕作技术 发表时间:2023年07月07日
技术特点:1、旋耕深度达到40 cm,有效打破犁底层,降低土壤容重和紧实度;2、改善土壤水热特征,实现保墒增温,克服低温干旱限制;3、促进作物水分养分吸收能力,提高抗旱抗寒力;4、疏松土壤,为肥料深施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可能;5、显著提高降水利用率、块茎产量和商品属性。 应用范围:可在西北半干旱马铃薯种植区广泛应用,在当前甘肃省农业产业绿色发展和扶贫攻坚战略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市场前景:该技术分别

旱地小麦绿色提质增效生产技术 发表时间:2023年07月07日
技术特点:该技术集全生物降解地膜+秸秆二元绿色覆盖、免耕种植、微垄沟播、匀播、化肥减量有机肥替代等技术措施于一体,可在小麦优质增产的同时,协同实现化肥减量、残膜污染防控和土壤增碳培肥,符合农业绿色高效生产理念。 应用范围:该技术优势明显,可在降雨量350-550mm的西北旱作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市场前景:该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对支撑区域小麦产能提升,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市场前景广阔

黄土丘陵区耕层构建与土壤增碳培肥技术 发表时间:2023年07月07日
技术特点:1、通过立式深旋+深翻复合耕作技术,有效打破犁底层,增加土层厚度,构建疏松健康的耕层结构,显著扩充作物根系生长空间,实现扩库增容;2、通过秸秆、有机肥、生物质炭等有机物料深翻还田,快速提升土壤有机碳含量,改善土壤理化及生物性状,增强土壤供肥能力,有效促进作物根系发育和养分吸收,实现作物绿色增产。 应用范围:可在黄土丘陵干旱、半干旱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市场前景:该技术已在甘肃省安定区

陇东旱塬小农户适度规模种养结合技术 发表时间:2023年07月07日
陇东旱塬小农户适度规模种养结合技术针对陇东旱塬优质饲草有效供给不足,秸秆和粪便养殖废弃物乱扔乱排乱放,种养效益低下等问题,按照“种养结合、以养定种、循环发展”的思路,以小农户为单元,进行种养平衡分析,合理确定种植规模和养殖规模,推进适度规模、符合当地生态条件的标准化种养基地建设,推广堆肥后就地还田利用或作为有机肥产品参与市场大循环,促进小农户农牧循环发展。构建饲草种植—加工—牛羊养殖—粪污还田

全膜覆盖垄上微沟马铃薯栽培技术 发表时间:2023年07月07日
技术特点:1、地面起垄后(垄宽60 cm、高20 cm,沟宽40 cm),垄上营建小沟(垄面正中间开微沟,宽20cm,深10cm),提高垄上土壤水分含量;2、用地膜全覆盖,增加了集雨面,使垄面上的降水向垄上微沟和大沟内聚集叠加,较普通的全膜双垄沟播显著提高降水利用效率;3、可提高干旱季节的垄上土壤含水量,降低雨季的垄上含水量,利于马铃薯块茎生长和降低病害风险;4、马铃薯种植在垄侧,以满足块茎生长

陇甜粱1号、2号 发表时间:2023年07月07日
登记编号:GPD高粱(2022)620077、GPD高粱(2022)620078。原试验代号为陇甜高1号、陇甜高2号。品种特性:具有适应性广、饲用品质优、适口性好、持绿性久、糖锤度含量高,出汁率高等特点,为粮饲能兼用型品种,适合青贮饲草、能源生产加工和籽粒粮食生产等多途径利用。栽培技术要点:春季一般4月下旬到5月上旬播种,9月下旬收获青贮(蜡熟中期)。复播一般于冬油菜或冬小麦收获后播种,9月中

紫花苜蓿:J品系 发表时间:2023年07月07日
抗蚜苜蓿J系(品系)是我院饲草育种与资源开发团队于2013-2021年从多份抗虫性材料中选育杂交的新品系,该品系: 高抗蚜虫:保持了亲本的抗蚜特性,并运用系统选育和轮回选择的方法提高了抗蚜性,J系比亲本材料的蚜害指数低7个百分点,抗蚜株率高19.8个百分点。 产草量比较高:区域试验比当地主栽品种甘农3号(以干草计算)平均增产11.06%,生产试验比当地主栽品种甘农3号平均增产10.31%,干草

共有 307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31 页   当前第 1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