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草地面积是根据当地生态条件、土地类型和利用方式,通过一年生或多年生豆科、禾本科及具有改善动物产品品质和风味、增强动物体质的牧草品种优化配比组成。1-2年建成,可持续利用5-8年。利于加快天然草地、荒山荒坡生态修复和撂荒地综合利用,也可刈割、青贮或放牧,建立“种在田间,养在田间”的草畜结合、草畜平衡生态养殖模式,变完全舍饲为“放牧”或“放牧+补饲”,解决土地资源浪费和发展畜牧业人畜争地(粮)等问题;同时可有效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和小气候,实现生态与生产效益有机结合。
主要技术措施有:土地选择与处理;播种时间与方式选择;轻度放牧或刈割,形成草层;草场分区与围栏;放牧时间与强度确定;草地放牧管理;草地保护等。
现已执行省、市科研项目6项,筛选出适宜我省不同生态区域、耐寒抗旱、耐牧易植、家畜适口性好、可持续稳定利用的牧草15种,混播组合8个,示范种植近6000亩,亩产鲜草一茬最高可达1500千克,优于国家一级天然草地,年可收割三至四茬,粗蛋白14.15%~20.64%,RFQ 151 ~340,放牧牛羊提升养殖效益20%以上,已辐射推广到庆阳市、甘南州、定西市等6市(州)。该技术已完善成熟,愿与地方政府、科研院校、企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等开展合作,进行示范推广。
果树下人工草地
荒山混播草地放牧黑山羊
林下草地
山旱地混播草地
天然草场改良
围栏试验草场